欢迎访问陕西新闻网  今天是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天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

华山论见丨做好新时代“伯乐”,让识才辨才慧眼更明亮

近年来,宁夏贺兰县聚焦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,将“无任用考察”与政治素质考察相结合,切实将“政治标准是第一标准”的选人用人导向落到实处,全面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。贺兰县坚持以了解考察干部在重大任务、重点项目、急难险重工作中的现实表现为突破口,俯下身子去“找”实绩突出、能扛重活、敢打硬仗的好干部。(3月3日,人民网)

干部考察如同识玉辨石的工艺,既要慧眼识真金,也要匠心琢美玉。新疆富蕴县创新打造专业化考察员队伍,犹如为干部选拔工作装上了“高精度扫描仪”,在选人用人的源头处筑牢质量堤坝,为地方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源头活水。

选苗育苗,打造源头活水的蓄水池。建设考察员队伍首先要拓宽“人才溪流”。建议建立“常青藤”式储备机制,不仅从组织、纪检等传统渠道选人,还可向教育、卫生等领域延伸,吸纳具有多元视角的专业人才。设置“见习观察员”岗位,让年轻干部跟随考察组实地学习,在实践中培养“识人辨才”的火眼金睛。建立动态调整的“活水机制”,让能者上、庸者下,始终保持队伍的蓬勃朝气。

精工细作,磨砺识人辨才的透视镜。专业培训要像打磨镜片般追求精准。可开发“情景模拟沙盘”,通过还原真实考察场景,训练捕捉细节、辨别真伪的能力。创建“错题警示录”,汇总历年考察中的误判案例,让经验教训成为生动教材。定期举办“观点碰撞会”,邀请老组工、老领导分享识人心得,把书本上的条文转化为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战智慧。

实战淬炼,锻造千锤百炼的试金石。能力提升要在实践中百炼成钢。推行“导师带徒”制,让资深考察员与新兵结对闯关,在具体项目中传承“望闻问切”的识人技法。建立“交叉练兵”机制,安排考察员参与不同领域、不同层级的干部测评,培养多维度观察的立体视角。开展“复盘提升会”,每次考察结束后集体解剖麻雀,把现场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操作指南。

阳光护航,构筑公平公正的防护网。监督机制要像阳光般透明温暖。建议建立“双盲评价”体系,考察对象与考察员互不知晓评价标准,避免主观因素干扰。推行“全程留痕”制度,关键环节录音录像备查,让每个判断都有迹可循。设立“观察员观察员”岗位,邀请人大代表、群众代表监督考察过程,用多双眼睛共同守护公平正义。长效滋养:培育薪火相传的育苗田队伍建设需着眼长远发展。建立“能力成长档案”,记录每位考察员的专业进阶轨迹,量身定制培养方案。开设“智慧共享云库”,收集整理各地先进经验,打造随时可取的知识工具箱。更重要的是培育“匠人精神”,通过设立“金口碑”奖章、建立职业荣誉体系,让精准识人成为值得终身追求的事业。

干部考察员既是人才选拔的“守门员”,更是政治生态的“护林员”。当这支队伍真正成为有慧眼、有担当、有情怀的专业力量,就能为党和国家筛选出更多栋梁之材。这样的探索不仅照亮了干部成长之路,更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为选贤任能制度注入了源头活水,让人才沃土永远焕发勃勃生机。(何江)

编辑:辛思捷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陕西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