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陕西新闻网  今天是 2025年05月17日 星期六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

华山论见丨把权力关进制度的“钥匙扣”

去年以来,云南元谋县紧盯项目资金密集、资源富集、权力集中的重点岗位和关键人员,针对其监督管理中缺项漏项、违规行为的隐形变异等问题,健全完善县管干部关键岗位管理监督机制,引导关键岗位干部正确用权、规范履职。(4月11日,中国组织人事报)

当钥匙串上的每枚钥匙都找到专属锁孔,权力运行的轨迹才能清晰可循。云南元谋县对重点岗位干部的监督实践启示我们:规范用权不是给干部套枷锁,而是为公共责任配备精准的导航仪。这种管理创新如同给钥匙串装上定位芯片,既防止钥匙丢失带来的风险,又能确保每把钥匙都在正确的位置开启应有的责任。

每把钥匙都该有对应的锁。重点岗位监督要建立“锁芯识别系统”通过岗位特性分析确定专属监督方案,审批岗位需要“双人双锁”的制衡机制,资源调配岗位设置“密码指纹锁”的透明程序,民生服务岗位安装“智能感应锁”的反馈装置。就像家门钥匙不能开保险柜,干部手中的权力钥匙也要明确使用边界。更需定期更新“锁芯”,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监督方式,防止老钥匙开新锁的权力越界。

长期挂在腰间的钥匙容易生锈。要建立“日常擦拭机制”:通过常态化谈心谈话清除思想锈迹,借助警示教育打磨行为毛刺,利用轮岗交流避免关键岗位长期腐蚀。对于出现氧化层的干部,不是简单更换钥匙,而是通过专项培训恢复金属光泽。这种养护如同给钥匙圈配备防潮袋,既保持权力运行的顺滑,又延长干部政治生命的周期。

钥匙链太松易丢失,太紧难取用。监督制度要把握约束与信任的平衡,既要有“防丢绳”般的纪律红线,也要保留“快速取用”的担当空间。对勇于改革的干部适当放松链条长度,对作风漂浮的干部及时收紧管理环扣。就像智能钥匙链能自动调节松紧,监督机制应根据干部现实表现动态调整管理力度,让担当者在安全区放手作为。

每个家庭都备着应急钥匙。监督体系要建立“权力替补机制”,通过AB岗设置防止权力真空,运用数字化手段留存操作痕迹,培养后备干部作为制度化的“备用钥匙”。更需将备用钥匙封存在透明保险箱,让群众看得见但摸不着,既保证应急所需,又杜绝私用可能。这种设计如同给重要岗位配备指纹解锁的备用方案,确保权力交接平稳有序。

借用的钥匙终须归还。要完善干部退出机制,离任时不仅交接实物钥匙,更要通过责任清单移交无形权力;不仅清点文件柜里的档案,更要梳理思想抽屉里的承诺。建立“钥匙保管日志”,让继任者清楚每把钥匙的使用记录;设置“归还缓冲期”,通过跟踪评估确保权力彻底交接。这种交接礼仪如同社区信箱的钥匙传递,体现着公共责任代际传承的文明。

当每把权力钥匙都找到自己的位置,社会治理就能像整理有序的钥匙串般井井有条。这样的管理创新,不在通报文件的字句里,而在群众办事时少盖的章、少跑的路中;不在考核指标的表格上,而在干部用权时多留的痕、多担的责里。给权力配好钥匙扣,本质上是对公共信任的精心呵护——既防止钥匙丢失造成损失,又确保每把钥匙都能打开应有的责任之门。(何江)

编辑:辛思捷

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陕西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
我要收藏
0个赞
转发到:
腾讯云秒杀
阿里云服务器